近年来考研人数不断递增,难度也不断增大。同时考研的报考和复习过程也越来越专业化,考研成败不仅取决于考生的努力程度,报考的技巧也对考研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都说有些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考研亦是如此,考生报考的盲目性导致很多学生一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对于24考研的萌新来说,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院校是至关重要的。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院校,与自身能力相匹配,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上岸的几率。那么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我认为这八大因素是考生报考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
一、个人能力
考研择校择专业一定要找到能力与野心之间的平衡,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时要量力而行。目标院校应该是在个人能力和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过高的目标很可能会失败,过低的目标也会出现挫败感。说到自身实力分析,我看到很多人说不清楚自己能力究竟怎样,有些同学认为平时成绩很好,对于考研信心满满,不过考研有公共课和专业课,并且总成绩是初试+复试来计算,每个学校计算方式都有不同,所以还得看报考院校的专业课难度和复试难度如何。
二、个人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再则,研究生毕业后要继续自己的专业,如果没有兴趣会感到枯燥、无聊和乏味,有些同学选择考研是因为本科院校或专业不理想,所以想通过考研的机会深造,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院校专业。那在一次新的机会面前,更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选择自己真正满意的学校和专业,才能符合读研的目标预期。
三、家庭情况
目前国内有两种研究生培养方式:一种是学术取向的,一种是职业取向的,由于各学科和专业之间就业率和学费的差距很大,考生在选择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兴趣,还要考虑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负担很重,要求你要尽快取得一份薪水可观的工作,那么即使考生对天文学达到痴迷的程度,恐怕也不得不暂时委屈一下自己的兴趣。
四、是否跨考专业
对于考本专业的学生来说,经过本科学习,对本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有所了解,那么这时只要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一个喜欢的、合适的学校就可以了。而对于跨专业的学生,如果是相近专业转,这种转还是容易的。但如果跨的比较远,那么大家一定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补齐自己专业方面的劣势,要考虑周全,要多“投石问路”,在备考时找准相关院系和导师,了解他们对考生是否具有特殊要求,跨专业是否需要加试,导师喜欢怎样的学生等,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五、专业的未来就业情况
考研确定的专业很大程度影响就业方向和未来发展。现在很多同学都一窝蜂的报考热门专业,导致考试难度越来越大。反而那些相对冷门方向及专业的社会需求和人才供应不成正比,报考难度一般,同学不妨有选择地报考。而且,眼前的“热”专业,并不代表以后的就业形势一定会好,可能研究生毕业时所谓以往“热门”专业已经成为当时的冷门了。所以,考生要把握社会宏观走势,判断社会各行业需求。当然,对于下定决心要从事某专业的考生可以尝试着全力以赴,但要全面搜集信息,要信心百倍的勇往直前。
六、未来生活的城市
如果已经有想要定居的城市,建议考研时可以选择目标城市的学校,因为不管是实习还是就业,可以提前熟悉当地环境,积累人脉资源,为未来的工作打基础。如果想要考一线城市的院校,北上广都是考研的热门地区,北京的竞争压力最大,上海广州次之,虽然名校集中,但竞争压力也会更大。
七、历年复试分数线和录取比例
复试分数线的高低、录取比例的大小意味着竞争力的强弱。在选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收集历年的关键数据,这些对于择校择专业有着重要的影响。院校报录比决定着专业的报考难度,推免生的多少决定着专业最终的招生人数,这些都是在择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八、院校排名
考研除开专业选择,看学校的排名情况也是竞争激烈的原因之一,作为未来的发展平台,院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学术氛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本身大家选择考研就是想提升竞争优势,对于有名气的学校在就业竞争时肯定更有优势一些,而越好的院校竞争越大,也越不好考,所以大家要综合当前本科学校的情况以及自身实力条件来比较哪个最符合自己。当然也不要盲目选名校,名校的竞争过于激烈,尤其是扎堆报考的学校,虽然逆袭的同学大有人在,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结果,更要看到他们在过程中付出的非一般的努力。
总的来说,考研难度的排序是:名校名专业>一般院校名专业>名校一般专业>一般院校一般专业。你是否跨院校考研、目标专业的考试难度、目标专业的报录比、考试科目等都是在选专业时要考虑的因素。最后我认为选择专业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名校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专业是你一辈子的事。加油!